当代书法,即使被评为“兰亭奖”的作品,一种致命伤就是明显缺少时代文化内涵,缺少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。也就是说,许多作品书写的内容多是抄来抄去的古诗文,或者历代名人名言、警句等等,具有强烈的新时代文化内涵苍白,时代感严重不足。这是当代书法留给人们的一个薄弱印象。
从人民日报海外版看到一篇题为《一个书法家的愿望:写写院士》(2007-06-11)的文章。文章介绍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张飙,用一年多时间创作了题赠诗词约700首诗词,再挥毫书写成书法作品。然后,从中遴选出100件融书法与诗词于一体的作品,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。这种形式的展览,据说在我国书法界尚不多见。个人以为,其重大意义在于身体力行地倡导当代书法当随时代发展而发展,重视增强时代感,增强时代文化气息。
大凡真正热爱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,无不同时热爱文学艺术包括历代诗词曲赋,热爱音乐、舞蹈、绘画、美学、心理学理论,及其它自然与社会文化学科,并能致力于其中某些方面的深入研究、探索与创作实践。据了解,张飙曾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、科技日报总编辑、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。他一直以来能够致力于通过文学艺术与书法艺术相融合的形式,以表达个人以致社会大众对真正科学技术的厚爱与向往,和对科学家们的一种崇敬之情。同时,也是在为现实社会为服务,尤其为科学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服务,进而为创造和传播人类文明而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。
窃以为,当下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汉字书写者,喜欢抄写古代及近代的诗词曲赋文章,问题在于他们尤其是年轻一代普遍缺乏一定深度的文化修养,特别是缺乏文学方面的修养与创作能力,容易满足于略懂得一些著名诗人、文学家的诗文的现状,不肯下苦功钻研有关理论,及通过写作实践来提高自身文化素质。因而,即使你在宣纸上汉字书写有一定功力,但人家一看你所书写的内容,都是司空见惯、烂熟于胸的东西,自然便会摇头予以表示遗憾。例如,当下有些在传统上攻不进去,干不出名堂的年轻人,便想在现代上来所谓的大胆“创新”,竭力炒作,其结果仍然是事倍功半,难以奏效。由于他们所书写的内容极其空洞,一般一件作品都只有那么几个字,没有多少文化意蕴内涵可言,顶多在几个字的花样上做文章,所以这些作品没多少人感兴趣,于是也难以赢得更多的受众市场。
一言以蔽之,书法界亟待提高文化素质,尤其是文学修养与文学创作能力,大力增强时代感,弘扬时代精神,从而为社会营造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氛围。致社会大众对真正科学技术的厚爱与向往,和对科学家们的一种崇敬之情。同时,也是在为现实社会为服务,尤其为科学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服务,进而为创造和传播人类文明而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。